漢語詞典

漢語詞語拼音 漢語解釋

不則聲

不則聲的拼音:bù zé shēng

不則聲的注音:ㄅㄨˋ ㄗㄜˊ ㄕㄥ

不則聲的結構:(獨體結構)(左右結構)(上下結構)

不則聲的意思

  • 不則聲詞語解釋:

    (hao86.com好工具)做聲。

  • 什么是不則聲引證解釋:

    ⒈ 不做聲。

    宋周密《癸辛雜識續(xù)集·徐淵子詞》:“淵子賦《一翦梅》云:‘道學從來不則聲,行也東銘,坐也西銘?!?br />《水滸傳》第二四回:“武松只不則聲?!?br />《照世杯》卷二:“繆奶奶只是笑,再不則聲。”

  • 不則聲國語詞典:

    沉默不語。《儒林外史.第五一回》:「只見那絲客人,眼兒紅紅的,在前艙里哭。鳳四老爹同眾人忙問道:『客人,怎的了?』那客人只不則聲。」《紅樓夢.第一五回》:「正在得趣,只見一人進來,將他二人按住,也不則聲?!挂沧鳌覆蛔髀暋?、「不做聲」。

  • 不則聲的網(wǎng)絡解釋:

    不則聲

  • 不則聲,讀音為bù zé shēng,漢語詞語,意思為不做聲。

不則聲的字義分解

  • 讀音:bù
    [ bù ]

    1. 副詞。

    2. 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它詞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謙)。不刊(無須修改,不可磨滅)。不學無術。不速之客。

    3. 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問:他現(xiàn)在身體好不?

  • 讀音:zé

    (1)(名)規(guī)范。

    (2)(名)規(guī)則。

    (3)(動)效法。

    (4)(量)用于分項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條數(shù)。

    (5)(連)表示因果關系的詞。

    (6)(連)表示轉折關系的詞。

    (7)(連)表示肯定判斷的詞。

    (8)(連)表示兩件事在時間上前后相承。

  • 讀音:shēng

    (1)(名)(~兒)聲音:雨~。

    (2)(量)表示聲音發(fā)出的次數(shù):喊了兩~。

    (3)(動)發(fā)出聲音;宣布;陳述:~東擊西。

    (4)(名)名聲:~譽|~望。

    (5)(名)聲母:雙~疊韻。

    (6)(名)字調:平~|四~。

http://m.vip9tm30.com/ciyu_view_9bc52f43ac9bc52f/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