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道

太平道的拼音:tài píng dào

太平道的注音:ㄊㄞˋ ㄆ一ㄥˊ ㄉㄠˋ

太平道的結(jié)構(gòu):(獨體結(jié)構(gòu))(獨體結(jié)構(gòu))(半包圍結(jié)構(gòu))

太平道的德語:
Bewegung des Gro?en Friedens, gegründet von Zhang Jiao und seinen Brüdern Zhang Bao und Zhang Liang, ist mit der Bewegung Fünf Scheffel Reis eine der beiden ersten bekannten daoistischen Bewegungen

太平道的意思

  • 太平道詞語解釋:

    末道教派別(hao86.com好工具)之一。

  • 什么是太平道引證解釋:

    ⒈ 漢末道教派別之一。 東漢靈帝熹平間, 巨鹿人張角創(chuàng)立后,與弟張寶、張梁同在河北一帶傳道。道徒手執(zhí)九節(jié)杖畫符誦咒,給人治病,十馀年間,在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發(fā)展信徒數(shù)十萬。 張角分信徒為三十六方(部),“大方”萬馀人,“小方”六七千人,設(shè)將帥統(tǒng)率。又收買一些宦官作內(nèi)應(yīng),預(yù)定于東漢靈帝中平元年(甲子年)三月五日京內(nèi)外同時起義。口號為“蒼天已死,黃天當(dāng)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因內(nèi)奸唐周告密,起義被迫提早。起義者頭纏黃巾,故稱“黃巾軍”。后遭政府軍和地主武裝鎮(zhèn)壓而失敗,但太平道仍在民間秘密流傳。

  • 太平道國語詞典:

    東漢末道教派別之一。巨鹿人張角以《太平經(jīng)》一書的思想為根據(jù),組織太平道,以法術(shù)授徒,兼畫符誦咒為人治病。

  • 太平道的詞語翻譯

    德語
    Bewegung des Gro?en Friedens, gegründet von Zhang Jiao und seinen Brüdern Zhang Bao und Zhang Liang, ist mit der Bewegung Fünf Scheffel Reis eine der beiden ersten bekannten daoistischen Bewegungen
  • 太平道的網(wǎng)絡(luò)解釋:

    太平道

  • 張角以黃天為至上神,認為黃神開天辟地,創(chuàng)造出人類,又信奉黃帝和老子,認為黃帝時的天下是太平世界,是人類最美好的事情,在這個太平世界里,既無剝削壓迫,也無饑寒病災(zāi),更無詐騙偷盜,人人自由幸福。在此基礎(chǔ)上,張角提出了“致太平”理想,這也是太平道的基本教義和宗教理想,太平道創(chuàng)建背景:東漢末年,政治黑暗,民生凋敝。朝廷內(nèi),宦官與外戚爾虞我詐,輪番亂政;地方上,豪強地主與割據(jù)軍閥為非作歹,又逢連年災(zāi)荒,以致出現(xiàn)“死相枕藉”、“民相食”的人間慘劇,正是在這種廣大民眾痛苦萬狀、已無生路的時勢下,冀州巨鹿人張角創(chuàng)立了太平道,組建黃巾軍,提出“致太平”的理想,以善道教化百姓,以推翻黑暗的東漢反動統(tǒng)治者為目標,以公正的眼光來看,黃巾軍無疑是正義之舉。黃巾軍經(jīng)過10個月的戰(zhàn)斗,終因缺乏經(jīng)驗而失敗。
  • 太平天國崇拜上帝,反對儒、釋、道,形成了中西文化的激烈對抗。
  • 黃老學(xué)與方仙道的結(jié)合,在東漢形成了原始道教——太平道和五斗米道,五斗米道是天師道的前身。
  • 《太平經(jīng)》以陰陽五行學(xué)說作為道教思想的哲學(xué)基礎(chǔ),在立足陰陽之道闡述其神學(xué)宗教教理的同時,涉及了頗為豐富的婦女思想內(nèi)容。

太平道的字義分解

  • 讀音:tài

    (1)(形)高;大:~湖|~廟。

    (2)(形)極;最:~陽。

    (3)(形)身份最高或輩份更高的:~師。

    (4)(副)表示程度過分:湯~熱;燙嘴。

    (5)(副)表示程度極高用于贊嘆:這方案~好了。

    (6)(副)很;用于否定:不~好。

    (7)(Tài)姓。

  • 讀音:píng

    (1)(形)表面沒有高低凹凸;不傾斜:~坦|~板|路很~。

    (2)(動)使平:~了三畝地。

    (3)(動)跟別的東西高度相同;不相上下:~槽|~列|~局。

    (4)(形)平均;公平:~分|持~之論。

    (5)(形)安定:風(fēng)~浪靜|心~氣和。

    (6)(動)武力鎮(zhèn)壓;平定:~叛|~亂。

    (7)(動)抑止(怒氣):你~~氣。

    (8)(形)經(jīng)常的;普通的:~時|~淡。

    (9)(名)平聲:~仄|~上去入。(Pínɡ)姓。

  • 讀音:dào

    1.道路:鐵~。大~。人行~。羊腸小~。

    2.水流通行的途徑:河~。下水~。黃河故~。

    3.方向;方法;道理:志同~合。頭頭是~。以其人之~,還治其人之身。得~多助,失~寡助。

    4.道德:~義。

    5.技藝;技術(shù):醫(yī)~。茶~?;ā?。書~。

    6.學(xué)術(shù)或宗教的思想體系:尊師重~。傳~。衛(wèi)~士。

    7.屬于道教的,也指道教徒:~院。~士?!?。老~。一僧一~。

    8.指某些封建迷信組織:一貫~。

    9.線條;細長的痕跡:畫了兩條橫~兒,一條斜~兒。

    10.姓。

    11.我國歷史上行政區(qū)域的名稱。在唐代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省,清代和民國初年在省的下面設(shè)道。

    12.某些國家行政區(qū)域的名稱。

    13.說:~白。能說會~。一語~破。

    14.用語言表示(情意):~喜?!??!x。

    15.說(跟文言“曰”相當(dāng),多見于早期白話)。

    16.以為;認為:我~是誰呢,原來是你。

http://m.vip9tm30.com/ciyu_view_9f9c6943ac9f9c69/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