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區(qū)塊鏈 >區(qū)塊鏈 > 幫信罪:虛擬貨幣交易采用現(xiàn)金方式能否推定主觀明知

幫信罪:虛擬貨幣交易采用現(xiàn)金方式能否推定主觀明知

更新時間:2023-12-31 13:31:45 | 作者:佚名
作者:曾杰律師,林安琪律師 導語: 在虛擬貨幣交易中,用現(xiàn)金交易的方式買入電信詐騙、網賭平臺等利用信息網絡犯罪活動所獲得的“贓幣”,是否因此意味行為人明知是“贓幣”,從而符合幫信罪的主觀明知要件? 從幫信罪及其相關司法解釋來看,應當回歸到該問題的本質——虛擬貨幣的現(xiàn)金交易是否明顯違背市場規(guī)律而屬于“明顯異?!钡慕灰追绞健?若在虛擬貨幣交易中,現(xiàn)金交易較線上...

作者:曾杰律師,林安琪律師

導語:

在虛擬貨幣交易中,用現(xiàn)金交易的方式買入電信詐騙、網賭平臺等利用信息網絡犯罪活動所獲得的“贓幣”,是否因此意味行為人明知是“贓幣”,從而符合幫信罪的主觀明知要件?

從幫信罪及其相關司法解釋來看,應當回歸到該問題的本質——虛擬貨幣的現(xiàn)金交易是否明顯違背市場規(guī)律而屬于“明顯異?!钡慕灰追绞?。

若在虛擬貨幣交易中,現(xiàn)金交易較線上交易明顯困難,例如交易雙方異地,距離較遠,則屬于明顯異常的交易方式,若現(xiàn)金交易較線上交易并非明顯困難,例如交易雙方是同城的親友,則不屬于明顯異常的交易方式。

當然,還應當綜合案件具體情況來綜合認定。

正文:

1.虛擬貨幣現(xiàn)金交易是否屬于明顯異常的交易方式?

電信詐騙、網賭等利用信息網絡犯罪活動所獲得的虛擬貨幣即本文所稱的“贓幣”,收購者在與犯罪人交易過程中,“贓幣”實現(xiàn)了向現(xiàn)金的轉化,收購者為犯罪人提供了支付結算幫助?!缎谭ā返?87條之二規(guī)定,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網絡實施犯罪而為其提供支付結算幫助,情節(jié)嚴重的,構成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即幫信罪。因此,買入虛擬貨幣被指控幫信罪的辯護重點在于行為人是否“明知”購入的虛擬貨幣是“贓幣”。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非法利用信息網絡、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第十一條規(guī)定了六種推定“明知”的具體情形。其中第(三)項是“交易價格或者方式明顯異常的?!币虼?,交易價格沒有明顯異常的情況下,采用現(xiàn)金交易的方式買幣,能否被推定為主觀明知,關鍵在于虛擬貨幣現(xiàn)金交易是否屬于明顯異常的交易方式。

虛擬貨幣的交易分為站內交易和站外交易,站內交易即交易所交易,站外交易如利用微信等聊天工具磋商后線上打款交易,也包括本文所討論的面對面現(xiàn)金交易。

相較于站內交易和線上交易,面對面的現(xiàn)金交易較為麻煩,例如交易雙方異地或者大宗的虛擬貨幣買賣要求攜帶現(xiàn)金量大。但其也有一定的優(yōu)勢,在我國,從本質來看,虛擬貨幣被定性為一種虛擬商品,不能因虛擬貨幣的虛擬性就否定其商品交易屬性,在小額商品交易中,現(xiàn)金交易是普遍且較為安全的交易方式,可以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采用現(xiàn)金的交易方式不存在明顯異常。

在實踐中,部分辦案機關會認為行為人采用較為“麻煩”的面對面現(xiàn)金交易的方式買賣虛擬貨幣屬于《解釋》中“交易方式明顯異?!钡那樾?,并因此推定行為人明知是“贓幣”

然而,對于“交易方式明顯異?!弊罡邫z對所作出的解釋是:交易方式明顯不符合市場規(guī)律。

因此,不能單純以虛擬貨幣—現(xiàn)金的轉換就認定交易方式明顯異常,應當回歸其本質,此種轉化是否是不符合市場規(guī)律,例如高效、便捷、安全。例如交易雙方在異地,面對面交易的成本較大,或者說虛擬貨幣交易量大,攜帶的現(xiàn)金有幾十上百萬,但雙方仍然采用現(xiàn)金交易的方式,并不符合市場交易規(guī)律,此時可以推定行為人明知是贓幣。但是,例如交易雙方本就是同城的親友,并且就幾萬元的交易額,此時面對面的現(xiàn)金交易并未給交易行為本身創(chuàng)造阻力,或者此種阻力微乎其微,不能認定該筆交易違反了市場規(guī)律,也不能推定明知。

2.從實際案例來看,虛擬貨幣現(xiàn)金交易并不必然指向行為人明知

【案號】珠檢一部刑不訴〔2020〕42號

【基本案情】犯罪嫌疑人A預幫助他人將網絡詐騙贓款通過虛擬貨幣變現(xiàn),A讓被不起訴人B按自己要求以B個人身份信息注冊了火幣交易所賬號并綁定個人銀行卡提供給A,再由C轉交詐騙團伙使用。2019年B火幣賬號共賣幣92萬余個USDT幣,B銀行賬號收到630余萬元人民幣,B將所取現(xiàn)金交給C保管。C將所取現(xiàn)金在武漢或深圳交給詐騙團伙。其中C安排姚某某、B乘坐高鐵從武漢至深圳運送一次現(xiàn)金約200萬元人民幣給詐騙團伙。

【案件結果】認定B涉嫌犯罪的事實不清、證據不足,不符合起訴條件,決定對B不起訴。

【理由】本案證據能夠證實:被不起訴人B在2019年上半年受A安排,提供自己的身份信息注冊火幣網賬戶、綁定銀行卡提供給A使用,并受A安排運送現(xiàn)金給劉某某團隊。但本案證據無法認定B明知劉某某等人實施網絡犯罪活動,也無法證實B提供銀行賬戶收取、轉移的資金為網絡犯罪所得。理由如下:

1.目前查得的B涉案賬戶交易最晚一筆時間在涉案四個詐騙平臺第一筆入金前,無法證明B涉案賬戶內錢款系該涉案四詐騙平臺犯罪所得;

2.B不認識詐騙團伙成員,無直接或間接交往;A安排B以個人身份信息注冊火幣網賬戶并綁定個人銀行卡時,并未明言或暗示用途;A安排姚某某、B提取巨額現(xiàn)金,因A從武漢送至深圳時,因A等人經商,提取現(xiàn)金的用途與目的不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亦無法證實B從中獲得利益。

【解讀】

本案中雖然不存在虛擬貨幣與現(xiàn)金的交易,但存在將虛擬貨幣變現(xiàn)為先進并運送的情形,從檢察院不起訴的理由來看,不能夠以單純的虛擬貨幣—現(xiàn)金轉換情形來認定幫助者主觀明知,因為現(xiàn)金的用途與目的不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不直接指向違法犯罪活動。同樣,在虛擬貨幣交易被控幫信罪的案件中,不能單純以虛擬貨幣—現(xiàn)金的轉化情形來認定幫助者主觀明知。

3.對于幫信罪中行為人“明知”的判斷還應當綜合來看

在《關于辦理非法利用信息網絡、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理解與適用》中,最高人民法院指出“經研究認為,對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主觀明知的認定,應當結合一般人的認知水平和行為人的認知能力,相關行為是否違反法律的禁止性規(guī)定,行為人是否履行管理職責,是否逃避監(jiān)管或者規(guī)避調查,是否因同類行為受過處罰,以及行為人的供述和辯解等情況進行綜合判斷?!?/strong>

司法解釋創(chuàng)設綜合認定規(guī)則,要求充分關注各種主客觀因素,不偏信某一證據的證明力,從整體主義的視角對“明知”與否作出認定。在本文所說的虛擬貨幣交易中,除了現(xiàn)金交易的形式,還應當結合交易價格是否異常、是否采用加密通訊、是否收到過監(jiān)管部門的提示、是否被凍過卡等案件事實來綜合認定行為人是否“明知”。

(如需轉載或引用該等文章的任何內容,請私信溝通授權事宜,并于轉載時在文章開頭處注明來源。未經我們授權,不得轉載或使用該等文章中的任何內容。如您有意就相關議題進一步交流或探討,歡迎與我們聯(lián)系。)

本站提醒: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本內容不作為投資理財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