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閣生風(fēng) tái gé shēng fēng
臺閣:東漢尚書的辦公室。泛指官府大臣在臺閣中嚴(yán)肅的風(fēng)氣。比喻官風(fēng)清廉。 -
太阿倒持 tài ē dào chí
倒拿著劍,把劍柄給別人。比喻把大權(quán)交給別人,自己反受其害。 -
太倉一粟 tài cāng yī sù
太倉:古代設(shè)在京城中的大谷倉。大糧倉里的一粒谷子。比喻極大的數(shù)量中一個非常小的數(shù)目。 -
太平無象 tài píng wú xiàng
謂太平盛世并無一定標(biāo)志?!顿Y治通鑒·唐文宗太和六年》:“會上御延英,謂宰相曰:‘天下何時當(dāng)太平,卿等亦有意于此乎?’僧孺對曰:‘太平無象。今四夷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雖非至理,亦謂小康。陛下若別求太平,非臣等所及?!焙笠浴疤綗o象”諷刺反動統(tǒng)治者粉飾 -
太上忘情 tài shàng wàng qíng
太上:指圣人。圣人不為情感所動。 -
汰劣留良 tài liè liú liáng
謂淘汰掉低劣的而留下精良的。 -
泰來否極 tai lái pǐ jí
泰:周易卦名,是好卦。否:周易卦名,是壞卦。事物發(fā)展到一定程度,就要轉(zhuǎn)化到它的對立面,好事來到是由于壞事已至終極,壞事變?yōu)楹檬?。亦作“否去泰來”、“否極泰至”、“泰來否往”、“否極泰來”。 -
泰然自若 tài rán zì ruò
泰然:鎮(zhèn)靜的樣子;自若:跟平常一樣。形容碰上意外、嚴(yán)重或緊急的情況;能沉著鎮(zhèn)靜;不慌不忙。 -
泰山梁木 tài shān liáng mù
象泰山崩塌,梁木毀壞一樣。比喻偉人死亡。 -
泰山磐石 tài shān pán shí
比喻安定穩(wěn)固。 -
太歳頭上動土 tài suì tóu shàng dòng tǔ
舊時迷信謂在太歲出現(xiàn)的方向動土興建,會招來災(zāi)禍。因以“太歲頭上動土”比喻觸犯兇惡強(qiáng)暴的人,將會招致禍殃。《水滸傳》第二回:“你也須有耳朵,好大膽!直來太歲頭上動土!”《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官人不要在太歲頭上動土,我媳婦不是好惹的!” 老舍 《駱駝祥子》十四:“你敢在太歲頭上動土,我是干什么的,你也不打聽打聽!”參見“ 太歲 ”。 -
臺柱子 tái zhù zi
劇團(tuán)里的主要舞臺表演演員,比喻集體中挑大梁的人 -
駘背鶴發(fā) tái bèi hè fā
鮐背白發(fā)。形容年老高壽。 -
泰山盤石 tai shān pán shí
比喻安定穩(wěn)固。 -
泰然處之 tài rán chǔ zhī
形容遇事鎮(zhèn)定自如。也指對事不放在心上;采取無所謂的態(tài)度。 -
泰阿倒持 tài ē dào chí
倒拿著劍,把劍柄給別人。比喻把大權(quán)交給別人,自己反受其害 -
泰而不驕 tài ér bù jiāo
語出《論語.子路》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意為態(tài)度安詳舒泰卻不驕傲。 -
大璞不完 tài pú bù wán
指玉既經(jīng)雕琢,就失去了天然的形態(tài)。舊時比喻讀書人做了官,喪失了原來的志向。 -
太平無事 tài píng wú shì
指時世安寧和平,也指生活清靜無憂。 -
太歲頭上動土 tài suì tóu shang dòng tǔ
比喻觸犯強(qiáng)暴有力的人。 -
泰山鴻毛 tài shān hóng máo
比喻輕重相差極大。 -
泰山壓頂 tài shān yā dǐng
比喻遭遇到極大的壓力和打擊。 -
太上皇 tài shàng huáng
皇帝之父。比喻實(shí)際上掌握權(quán)力、自己不出面而操縱別人進(jìn)行活動的人 -
胎死腹中 tāi sǐ fù zhōng
比喻一件事情還在籌備階段就夭折 -
太公釣魚 tài gōng diào yú
呂尚隱居,垂釣于渭濱溪,周文王打獵時和他相遇,談得極為投機(jī),即拜為師。后呂尚幫助武王伐紂滅殷,建立周朝。后遂用“太公釣、呂釣、渭釣、子牙垂鉤、溪釣、渭濱垂釣、釣周、釣渭、垂釣溪、大釣無鉤、直鉤釣國、溪直釣、溪未遇”等寫隱居、賢才待用,及賢能執(zhí)政,大業(yè)盛隆;以“太公釣魚愿者上鉤、直鉤魚”等表示心甘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