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詞
(1) 滑動 。如:溜韁(悄悄脫開韁繩而跑散);溜眼(溜眼睛。以眼傳情);溜嘴(把不該說的話說出了嘴);溜槽;溜下;溜冰
(2) 偷偷地走 。如:溜抽(脫身溜走);溜跑(偷偷地跑開);溜溜湫湫(躲躲閃閃,輕手輕腳的樣子)
(3) 瞟,偷偷地看
說著,卻把眼溜著金桂一笑。——《紅樓夢》
(4) 偷偷地拿
差人各溜過幾件細(xì)軟東西。——《醒世恒言》
(5) 略略熱一下 。如:溜冷飯
(6) 略微煮一下,或加淀粉汁急火快炒 。如:醋溜魚
(7) 逢迎,拍馬;奉承 。如:溜鉤子,亦作“溜溝子”、“溜勾子”(方言。鉆營;奉承)
(8) 鳴,叫
閉凝盼,聲聲燕語明如剪,嚦嚦鶯聲溜的圓?!濉?孔尚任《桃花扇》
形容詞
(1) 傾斜 。如:溜肩
(2) 靈活;麻利 。如:溜撒(靈活;伶俐)
副詞
〈方〉∶很,非常 。如:溜尖(很尖);溜光水滑(形容非常整潔,干凈);溜明(非常明亮);溜凈(非常干凈)
詞綴詞
(1) 在形容詞后,多疊用。如:灰溜溜;酸溜溜;直溜;勻溜
(2) 另見
名詞
(1) (形聲。從水,留聲。本義:水名)
(2) 古水名。又名“潭水”
溜水出 郁林郡。——《說文》
(3) 即今縱貫廣西中北部的融江、柳江及黔江
(4) 通“霤”。屋檐滴水處
三進(jìn)及溜,而后視之?!蹲髠鳌ば辍?/p>
(5) 房頂上安的接雨水用的長水槽 。如:水溜
(6) 某一地點(diǎn)附近的地方
這不是咱們這溜兒都裝上自來水了嗎?——老舍《龍須溝》
(7) 又如:這溜兒果樹很多
動詞
(1) 液體向下流
生猶懸水溜,死若波瀾停。——南朝宋· 孔欣《置酒高堂上》
(2) 斜視,瞥,迅速而短暫地看
那賈蕓一面走,一面拿眼把 小紅一溜?!都t樓夢》
(3) 又如:溜瞅(斜著眼睛窺視);溜溜(瞟,斜視)
(4) 操練 。如:兩三個星期的工夫,他把腿溜出來了
(5) 通“遛”。漫步;游逛
在那海棠樹邊,悄悄溜了三回。——田間《趕車傳》
(6) 傳喚
到十六日,叫小廝拿了一個“都督府”的溜子,溜了一班戲子來謝神?!度辶滞馐贰?/p>
(7) 又如:溜子(溜單。注明官銜的帖子)
(8) 〈方〉∶涂抹、糊縫隙 。如:溜縫
形容詞
(1) 水勢迅猛
黃河水溜,不是當(dāng)耍的?!?清· 孔尚任《桃花扇》
(2) 又如:溜道(湍急的河道)
(3) 行動迅速 。如:溜煙(形容跑得迅速);溜撒(行動迅速、敏捷)
量詞
(1) 連串,條。用以表示成排、成條、成串的事物 。如:一溜鬃毛;一長溜紅飄帶;一溜房屋
(2) 另見
溜【巳集上】【水部】 康熙筆畫:14畫,部外筆畫:10畫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力救切,音霤。水名?!墩f文》水在鬱林郡?!夺釢h·郡國志》鬱林郡有中溜縣。
又《水經(jīng)注》漢水於槃頭郡南與溜水合。
又水溜下也?!秾O綽·遊天臺山賦》醴泉涌溜于隂渠。
又《馬觀瀛涯勝覽》弱水三千,舟行遇風(fēng),一失入溜,則水弱而沒溺。
又發(fā)也?!豆茏印ぶ婧掀窚p溜大成?!对]》減,盡也。溜,發(fā)也。言徧環(huán)畢莫不備得,故曰減溜大成。
又與霤同?!蹲髠鳌ば辍啡M(jìn)及溜?!墩x》溜,謂簷下水滴之處。
又《集韻》力求切,音留。義同。
又與留同?!稇?zhàn)國策》成皋石溜之地?!对]》古作石留。
又與流通。《靈樞經(jīng)》所溜爲(wèi)滎。《註》溜,流同。
說文解字
澑【卷十一】【水部】
水。出鬱林郡。從水畱聲。力救切
說文解字注
(澑)澑水。出鬱林郡。不言縣者、有未審也。鬱林郡在今廣西。前志有中畱縣。師古曰。畱、力救反。水名。葢中畱、潭中皆以水得名也。後志及宋書州郡志作中澑。字從水。疑前志亦當(dāng)從水。元和郡縣志曰。貞觀八年改南昆州爲(wèi)桺州。因桺江爲(wèi)名。桺州卽今桺州府。桺江出苗地。至今貴州古州永從縣生苗畍中。東南入廣西。至桺城縣曰桺江。至象州會於盤江。桺江卽古澑水。後世譌其字耳。從水。畱聲。力救切。三部。按今俗訓(xùn)爲(wèi)水急流。
溜的方言集匯
◎ 粵語:lau1 lau4 lau6 liu1
◎ 客家話:[寶安腔] liu5 [東莞腔] liu3 [臺灣四縣腔] liu5 liu1 [liu2] tiu5 [客英字典] liu5 [海陸豐腔] liu5 liu1 [liu2] tiu5 [客語拼音字匯] liu1 liu2 piu4 [梅縣腔] liu1 liu3 liu5 tiu5
溜為謎底的謎語
溜字組詞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