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動(dòng))盼望:~望|眼~~。
(2)(動(dòng))hAo86.com緊貼:~著墻。
(3)(動(dòng))粘?。?span>粥~鍋了。
(4)(名)粘在別的東西上的東西:鍋~。
(5)(動(dòng))〈方〉挨著:前不著村;后不~店。
(6)(動(dòng))〈方〉張開:?!?。
(7)(名)周朝國名;在今四川東部。
(8)(名)指四川東部。
(9)(名)姓。
(10)(量)氣壓的壓強(qiáng)單位;一巴等于每一平方厘米的面積上受到一百萬達(dá)因作用力的壓強(qiáng)。
(11)(量)壓強(qiáng)單位;一巴等于每平方厘米的面積上受到一達(dá)因作用力的壓強(qiáng)。
名詞
(1) (象形。小篆象蛇形。本義:大蛇)
(2) 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大蛇
巴,巴蟲也,或曰食象蛇?!墩f文》
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山海經(jīng)·海內(nèi)南經(jīng)》。注:“說者云,長千尋?!?/p>
朱卷之國,有黑蛇青象,食象?!渡胶=?jīng)·海內(nèi)經(jīng)》。注:“即巴蛇也。”
(3) 因加熱、干燥或粘結(jié)而成的東西 。如:鹽巴;泥巴;鍋巴
(4) 古族名;古代國名,轄境在今四川省東部
西南有巴國。——《山海經(jīng)·海內(nèi)經(jīng)》。注:“今三巴是?!?/p>
巴人以比翼鳥?!吨軙ね鯐?huì)》
秦西有巴戎?!盾髯印檱?。注:“巴在西南,戎在西,皆隸屬。”
(5) 古時(shí)這里出產(chǎn)巴蛇,因此周朝分封在該地區(qū)的諸侯國叫“巴子國”。秦惠文王滅巴后,改置巴、蜀、漢中三郡
(6) 壓強(qiáng)的單位,等于10 5 帕,或10 5 牛頓/米 2 ,或10 6 達(dá)因/厘米 2 (0.986923標(biāo)準(zhǔn)大氣壓)
動(dòng)詞
(1) 盼,期待著愿望的實(shí)現(xiàn)
暗潮巴到無人會(huì),只有篙師識水痕。——楊萬里《過沙頭》
(2) 又如:巴得(盼望)
(3) 緊緊貼在 。如:爬山虎巴在墻上
(4) 粘結(jié)在…上 。如:粥巴鍋了
(5) 靠近;貼近
前不巴村,后不著店,怎生是好?——元· 王曄《桃花女》
我只道是誰,巴著窗戶眼兒一瞧,原來寶妹妹坐在炕沿上?!都t樓夢》
(6) 爬,攀登 。如:巴山虎(爬山虎);巴山越(度)嶺(爬山越嶺)
(7) 助詞。用作后綴。如:尾巴;干巴
巴【寅集中】【己部】 康熙筆畫:4畫,部外筆畫:1畫
《廣韻》伯加切《集韻》《正韻》邦加切,音芭?!稄V韻》巴蜀。《書·牧誓疏》巴在蜀之東偏。《三巴記》閬苑白水東南流,曲折三迴如巴字,故名三巴。
又《玉篇》國名?!蹲髠鳌せ妇拍辍钒妥邮鬼n服告于楚。《註》巴國,在巴郡江州縣。
又郡名。《前漢·地理志》巴郡,秦置,屬益州?!蹲S周巴記》初平六年,趙穎分巴爲(wèi)二郡,巴郡以墊江爲(wèi)治,安漢以下爲(wèi)永寧郡。建安六年,劉綽分巴,以永寧爲(wèi)巴東郡,墊江爲(wèi)巴西郡。
又州名。《唐書·地理志》山南道有巴州。
又縣名?!短茣さ乩碇尽窔w州有巴東,壁州有東巴,通州有巴渠,合州有巴川。
又《說文》蟲也?;蛟皇诚笊??!渡胶=?jīng)》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其爲(wèi)蛇,靑黃赤黑。一曰黑蛇靑首。《潯江記》羿屠巴蛇于洞庭,其骨爲(wèi)陵,世稱巴陵。
又巴蕉,草名?!端抉R相如·子虛賦》諸柘巴且。《註》且草,一名巴蕉。
又《正韻》尾也。
又姓?!夺釢h·黨錮傳》巴肅,勃海高城人。
說文解字
巴【卷十四】【巴部】
蟲也。或曰食象蛇。象形。凡巴之屬皆從巴。伯加切〖注〗徐鍇曰:“一,所吞也。指事?!?/p>
說文解字注
(巴)蟲也。謂蟲名?;蛟皇诚笏?。山海經(jīng)曰。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象形。伯加切。古音在五部。按不言從己者、取其形似而軵之。非從己也。凡巴之屬皆從巴。
巴的方言集匯
◎ 粵語:baa1
◎ 客家話:[客英字典] ba1 [陸豐腔] ba1 [梅縣腔] ba1 [東莞腔] ba1 [客語拼音字匯] ba1 [臺灣四縣腔] ba1 [沙頭角腔] ba1 [寶安腔] ba1 [海陸豐腔] ba1
◎ 潮州話:ba1
巴字組詞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