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
(1) (形聲。從口,因聲。本義:咽頭)
(2) 同本義 消化和呼吸的通道,位于鼻腔、口腔的后方,喉的上方,相應(yīng)地分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通稱咽喉
咽,嗌也?!墩f文》。段注:“咽者,因也,言食因于是以上下也。”
咽,又謂之嗌,氣所流通,厄要之處也?!夺屆?/p>
咽已絕。——《漢書·息夫躬傳》。注:“喉嚨?!?/p>
佗嘗行道,見有病咽塞者?!逗鬂h書·華佗傳》
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蘇洵《六國論》
(3) 又如:咽吭(咽喉。喻指要害處);咽塞(病名。喉嚨梗塞,呼吸不暢)
(4) 指頸項
搤其咽?!稘h書·揚雄傳》。注:“頸也。”
(5) 又如:咽項(指頸項);咽頸(指脖子;頭)
(6) 比喻形勢險要之地
韓,天下之咽喉。——《戰(zhàn)國策·秦策》
(7) 又如:咽頷(比喻形勢險要之處)
(8) 另見
動詞
(1) 吞入;吞食
與旃毛并咽。——《漢書·李廣蘇建傳》
(2) 又如:細(xì)嚼慢咽;咽水(咽下口水);咽苦吐甘(自己含辛茹苦,而給人以甘美。形容母愛之深)
(3) 另見
動詞
(1) 填塞;充塞
云霞充咽,則奪日月之明?!獫h· 劉向《新序》
乃飲坤大醉,投于井口,以塏石咽其井。——唐· 裴鉶《傳奇·姚坤》
(2) 又如:咽人(使人呼吸困難);咽氣(屏氣。不敢喘息,形容惶恐緊張之狀);咽哽(泣不成聲;氣塞聲斷)
形容詞
(1) 聲音滯澀。多用于形容悲切 。如:咽切(悲切);咽瑥(形容聲音滯澀、悲切);咽塞(形容聲音悲切滯澀)
(2) 另見
咽【丑集上】【口部】 康熙筆畫:9畫,部外筆畫:6畫
《唐韻》烏前切《集韻》因連切《韻會》因蓮切《正韻》因肩切,音燕。《說文》嗌也。《玉篇》咽喉也。《韻會》醫(yī)經(jīng)云:咽者嚥水,?者
氣。《戰(zhàn)國策》頓子曰:韓,天下之咽喉?!都崱坊蜃麟?
。
又《禮·深衣》曲袷如矩以應(yīng)方?!妒琛饭耪叻筋I(lǐng),似今擁咽。
又《集韻》縈懸切《韻會》幺懸切《正韻》縈圓切,音淵。《集韻》本作
,引《詩》鼗鼓
。或作咽?!鸢础对姟ど添灐方癖咀鳒Y。
又《集韻》於巾切,音駰?!对姟旐灐饭难恃??!秱鳌费恃?,鼓節(jié)也。《集韻》或作鼝,亦書作鼘?!读鶗省窚Y淵咽咽,其聲不同。淵淵狀鼓聲多而遠(yuǎn),咽咽聲近而
。味其聲,可以知其義。
又《廣韻》於甸切?!都崱贰俄崟贰墩崱芬恋榍校?img src="https://static.hao86.com/invalidZi2/956982b02db1d1741d084254b6323f75.png" alt="??" class="lm_img" />音晏。《廣韻》本作嚥,吞也?!睹献印啡嗜会岫新劊坑幸?。
又《廣韻》烏結(jié)切《集韻》《韻會》一結(jié)切,音噎?!稄V韻》哽咽。《集韻》聲塞也?!稘h·隴頭歌》隴頭流水,鳴聲幽咽。
又塞也?!缎滦螂s事》雲(yún)霞充咽,則奪日月之明。
又《廣韻》同噎。詳噎字註。
又。
說文解字
咽【卷二】【口部】
嗌也。從口因聲。烏前切
說文解字注
(咽)嗌也。咽者、因也。言食因於是以上下也。從口。因聲。烏前切。十二部。
咽的方言集匯
◎ 粵語:jin1 jin3 jit3
◎ 客家話:[陸豐腔] jan5 [梅縣腔] jan1 [東莞腔] jen1 [客英字典] jen1 jet7 [臺灣四縣腔] jin1 jen1 jet7 [客語拼音字匯] yan1 [寶安腔] jen1 (jen5) [海陸豐腔] rin1 ren1 ret7
◎ 潮州話:ing1(ing) [揭陽]êng1(eng) ,iang3(iàng) [潮州]iêng3(ièng) ,ig4(ik) [揭陽]êg4(ek)
咽字的近反義詞
反義詞
咽為謎底的謎語
咽字組詞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