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好工具hao86.com)叢”。
叢【子集下】【又部】 康熙筆畫:18畫,部外筆畫:16畫
《唐韻》《正韻》徂紅切《集韻》《韻會》徂聰切,族平聲?!墩f文》聚也。從丵從取?!稌o逸》是叢于厥身。
又姓。南北朝滁州刺史叢鐇。
又臺名。在邯鄲。
又《集韻》或作樷。《前漢·東方朔傳》樷珍怪。
又作藂?!肚皾h·息夫躬傳》藂棘棧棧?!对]》詩葛覃註:灌木曰藂。
又《韻補》葉徂黃切,音牀。《韓愈·此日足可惜詩》蕭條千萬里,會合安可逢?;粗媸?,楚山直叢叢。逢音房?!俄崟丰崛苏`作菆,或作蕞,二字皆非。毛氏曰:丵,上從四直,兩長兩短。從丱,非。丵原刻下從羊。
說文解字
叢【卷三】【丵部】
聚也。從丵取聲。徂紅切
說文解字注
(叢)聚也。於曡韻得之。從丵。取聲。徂紅切。按古音在四部。左傳僖三十年。取訾婁。公羊作鄒。亦作叢。
叢的方言集匯
◎ 粵語:cung4
◎ 客家話:[陸豐腔] ciung3 [梅縣腔] cung2 [海陸豐腔] cung2 [客英字典] cung2 [東莞腔] cung2 [客語拼音字匯] cung2 [臺灣四縣腔] cung2 [沙頭角腔] cung2 [寶安腔] cung2
◎ 潮州話:zang5 (tsang)
叢的字源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