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縬】字的基本信息(怎么讀,拼音)

拼音:

注音:ㄘㄨˋ

筆順讀寫:撇折、撇折、點(diǎn)、點(diǎn)、點(diǎn)、點(diǎn)、橫、撇、豎、橫、橫、豎鉤、撇、點(diǎn)、斜鉤、撇、點(diǎn)

部首:
筆畫數(shù): 17
結(jié)構(gòu): 左右
繁簡對應(yīng):
五筆: XDHT
部外筆畫: 11
統(tǒng)一碼: 7E2C
倉頡: VFIHF
鄭碼: ZHAK
四角: 23950
異體字: ????????
  • 基本解釋

  • 康熙字典

  • 說文解字

1.縮。

2.絲織品[hao86.com好工具]的彩文。

縬【未集中】【糸部】 康熙筆畫:17畫,部外筆畫:11畫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子六切,音蹙??s也。

縬紋也?!额惼芬辉豢曃?。

《廣韻》《集韻》??側(cè)六切,音??。聚文也。或作??縐。

說文解字

縐【卷十三】【糸部】

絺之細(xì)也?!对姟吩唬骸懊杀丝U絺?!币辉货硪?。從糸芻聲。側(cè)救切

說文解字注

(縐)絺之細(xì)者也。者字依御覽補(bǔ)。詩曰。蒙彼縐絺。庸風(fēng)君子偕老文。傳曰。蒙、覆也。絺之靡者爲(wèi)縐。按靡謂紋細(xì)皃。如水紋之靡靡也。米部曰。?、碎也。凡言靡麗者皆取?義。謂其極細(xì)。此毛說與鄭說之不同也。一曰戚也。戚各本作蹴。蹴者、躡也。非其義。葢本作戚。俗作蹙。又改爲(wèi)蹴耳。今正。鄭箋云??U絺、絺之蹙蹙者。此鄭說之異毛也。戚戚者、如今皺紗然。上文云。緛、衣戚也。子虛賦。襞積褰縐。張揖注云??U、戚也。從糸。芻聲。側(cè)救切。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