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查成語 成語解釋

環(huán)境對于一個人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特別是在青少年時期,孩子的言行舉止被周圍的環(huán)境深深地影響著,所以就有了孟母三遷的故事,孟母三遷的故事是怎樣的?孟子的母親搬家到哪里?來看看孟母三遷的故事,看看這位智慧開明的母親的母愛。

孟母三遷的意思

成語出處:編輯漢·趙歧《孟子題詞》:“孟子生有淑質,幼被慈母三遷之教?!?/p>

成語辨析:編輯孟母三遷“孟母三遷”的“三”字的意思為“多次、屢次”解釋,而不是簡單的“三次”的意思 。本典故中孟子的母親的確是搬遷了三次,即:居住之所近于墓、近于市、近于屠、學宮之旁。不過作為引申義,“三”還是虛詞,泛指多次。“三”字類似的用法如“韋編三絕”等。

孟母三遷的故事

戰(zhàn)國的時候,有一個很偉大的大學問家孟子。孟子小的時分十分調皮,他的媽媽為了讓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很多的汗水呢!有一次,他們住在墓地周圍。孟子就和街坊的小孩一起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姿態(tài),玩起辦理喪事的游戲。

/uploads/image/2020/11/03/u=2363238193,1783137132&fm=26&gp=0.jpg

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可!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兒了!」孟子的媽媽就帶著孟子搬到阛阓周圍去住。到了阛阓,孟子又和街坊的小孩,學起商人經商的姿態(tài)。一會兒鞠躬歡迎客人、一會兒招待客人、一會兒和客人討價還價,表演得像極了!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當?shù)匾膊贿m合我的孩子寓居!」于是,他們又搬遷了。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鄰近。孟子開始變得守秩序、懂禮貌、喜愛讀書。

這個時分,孟子的媽媽很滿足地點著頭說:「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當?shù)匮?」后來,咱們就用“孟母三遷”來表示人應該要挨近好的人、事、物,才干學習到好的習氣!

孟母三遷所揭示的道理

孟母三遷的故事給咱們的啟示:杰出的人文環(huán)境對人類的生長和日子而言是十分重要的?,F(xiàn)代的人們不只要求高品質的物質日子,更需要高檔次的精神日子,啟發(fā)人更多的思維。

一個人的生長過程中, 母親扮演著重要的人物。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 吃飽穿暖之外, 還要言傳身教, 給孩子提供杰出的生長環(huán)境,。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咱們每一個人都或多或少地受周圍的人的言行影響, 孩子在幼兒時期仿照力最強, 所以應該給他們杰出的環(huán)境。 古人教訓咱們要與圣人為伍, 遠離瑣碎事和鄙俗小人, 才干有所成就, 說的也就是這個道理。孟子學成, 他的母親功不可抹。

“孟母教子”有關的五個故事

“孟母教子”包括五個故事,涉及兩個時期的孟子:一是小孩子時期,二是成年人時期。小孩子時期包括三個故事:第一個是“殺豚”,第二個是“三遷”,第三個是“斷機”(又稱“斷織”)。成年人時期包括兩個故事:第一個是“休妻”,講離婚的事;第二個是“憂齊”,講孟子在齊國的時候,齊王不用他,因而臉上有憂色,母親開導他。在某種程度上,“殺豚”“三遷”“斷機”“休妻”“憂齊”具有先后發(fā)生的次序。

孟母三遷類似的家風故事

1.曾子殺豬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汝還,顧反為汝殺彘。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耳。嬰兒非有知也,待爸爸媽媽而學者也,聽爸爸媽媽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2.岳母刺字

岳飛不受楊么的使者王佐之聘,其母恐日后還有不肖之徒前來勾引岳飛,假使一時失算受惑,做出不忠之事,英名就會毀于一旦。所以禱告上蒼神靈和祖宗,在岳飛背上刺了“盡忠報國”四字。該書敘述岳母刺字時,先在岳飛脊背上,用毛筆書寫,再用繡花針刺就,然后涂以醋墨,使永不褪色。

3.陶母封魚

晉朝名臣陶侃,小時候家里很窮,但陶母卻很注意對他品德的教養(yǎng)。后來,陶侃做了一個小官,有一次他利用擔任辦理魚塘之便,弄到一壇腌好的咸魚,讓人捎給了母親。陶母見后,把咸魚封存起來,派家人原物送回,并寫了一封信責備他說:“你作為一個官吏,卻拿了公家的財物給我,不光不能使我滿足,反而增加了我的擔憂啊!”爾后,陶侃牢記母親的教育,清廉正直,忠于職守,后累官至征西大將軍、荊江二州刺史、都督八洲諸軍事等要職,成為東晉初期的重臣之一。陶母告訴咱們,爸爸媽媽是子女一輩子舉動的標桿,自己的品德情操將會影響子女的一生。

4.李母退米

唐朝著名官員李畬,他曾當過朝廷的督查御史,一次,官府派人將他的俸米送到他的家中。他的母親叫家人拿出斛來將送到的米量了一遍,發(fā)現(xiàn)多了三斛,李母又問他們送一趟米應該給多少車腳錢,送米的人說:“給御史們送米不要腳力錢.”李母聽了,非常氣憤,就令家人將剩余的俸米送還了官府,并付了車腳錢。李畬回家后,李母將他狠狠地責備了一番,以為他作為督查御史,卻不帶頭執(zhí)行朝廷準則。為此,李畬很是慚愧,專門上奏章參劾了發(fā)放俸米的倉官,又親身向朝廷請罪。李母告訴咱們,對孩子要嚴格要求,對發(fā)現(xiàn)小的過失要及時糾正,防止其在歪路上越走越遠。

孟母三遷的故事深深地影響了后世,如今的父母想買學區(qū)房大概也有這個原因。